[转]中国的Web2.0为什么不成功

这是一篇07年的文章,今天找资料的时候碰巧看到,不少内容可能已经过时,不过不少问题至今依然存在,还是挺有意思的

一、谁需要WEB2.0?

这个命题看上去很清晰,因为中国有3亿网民,而WEB2.0抗的又是以个人为中心,那么好像3亿人都将从WEB2.0中受益了。但是我们再深入来看就会发现,3亿网民中每天的互联网需求中并没有多大比例是2.0的需求。即使是那些经常泡2.0网站的网民,他们中写博客、装点小屋、用户TWITTER的需求依然不如他们看新浪新闻、用百度搜歌、去淘宝淘宝贝的时间多。因此,我们会发现,国内和国外在用户需求特性上的一个巨大差异。在国外,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一个主流需求,这跟国外的文化和消费环境有关。在中国,占互联网大多数的人群是一群低龄年轻人,他们最核心的需求依然是信息需求和社交需求,而社交需求层面也很浅,对于充分个性展示的需求并不十分旺盛。因此,当中国网民还普遍在严重的生活压力下的情况下,共性化需求依然远远大于个性化需求。这就使得,中国的WEB2.0第一只能吸引少量个性化需求的用户,并且这些用户往往难以保持长久的对WEB2.0的依赖。中国人,目前更希望能够在大众媒体上得以曝光,WEB2.0貌似给每个个体提供了这样的得到大众认可的机会,但是事实上,WEB2.0在媒体上的优势依然不如1.0,更多人是在非常1.0的天涯上出名的,写了博客还要转到更加1.0的新浪博客上。MYSPACE上的用户只需要找到朋友,结识朋友,维护友谊,就够了,但是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更愿意一起聊聊某某明星,聊聊超女快男,只有当有一天现在一大批已经很少看电视的互联网网民也已经很少看新浪新闻去喜欢的专业网站浏览信息的时候,那个时候真正的中国的WEB2.0的需求环境才能够有所好转。

很多WEB2.0从业者总是在谈WEB2.0需要养,需要时间,实际上背后就是这个需求培养的过程。

二、WEB2.0需要谁?

WEB2.0号称以用户为中心,那么它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呢,这些价值又是由谁产生的呢?“给你一个舞台,你跳吧,跳得好跳得坏都会很爽的。”,可是用户需要的是舞台吗?一个博客舞台我能够跳出什么舞姿来呢?更重要的是谁是我的观众呢?没有了观众,我跳给谁看啊?我自己?如果仅仅是为了跳给我自己看,我干吗不在家对着镜子跳,干嘛那么费劲要上网来条啊?没错,WEB2.0需要用户来跳舞,它营造出一篇繁荣景象,让你感觉只要你跳了台下就掌声雷动,可是很快你就会发现这里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舞台,连观众也稀稀拉拉。于是,你不仅大呼上当,门房那个1.0的老头让我在小区黑板报上张贴个公告得到的观众都比这个自己的舞台有效得多。
现在大多数WEB2.0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向用户推销一个舞台,各类功能都是给你自己跳舞的道具,服装、灯光、镜头,而2.0网站则是个偷拍者,把每个舞者的舞姿偷拍下来,然后再秀给过路人——走一走,瞧一瞧咯,看看我们的舞台有多好啊,里面的帅哥美女跳得多爽啊,快来吧,免费送你一个舞台。另一方面,再去找哪些卖瓜子卖冷饮的小摊小贩——走一走,瞧一瞧咯,我们这里每天都有上百场演出,观众海了去了,你在这里摆个摊儿,包你卖得盆满钵满的。可是小贩来了之后发现几百场演出也就一两个还有些人看,那里赚的点儿还不够跑场子的路费呢。

WEB2.0需要用户,需要用户创造华丽的舞步,然后再拿去贩卖,可是光凭一个小舞台压根无法吸引用户跳舞,UGC的驱动不足是所有WEB2.0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显然,光摆个舞台是远远不够的。但是现在的2.0从业者几乎也想不出什么法子来给用户创造这种动力。

三、第五个馒头能吃饱吗?

一个笑话说,甲问乙,你吃几个馒头能饱?乙说,五个。甲说,好,给你,我这是第五个馒头,吃了你就饱。现在的WEB2.0大多数都是在向用户卖第五个馒头。

由于中国的WEB2.0提供的核心价值是一个用户可以自己秀的舞台,而哪些人最愿意秀呢?无非是那些最渴望得到别人认可的低龄互联网群体,当然,会有人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和社会认同的需要,但是真正愿意为之付出长期成本的人要么是可以靠秀吃饭,要么是除了秀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干的人。总体上,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目前中国WEB2.0的网站中整体UGC质量偏低。无论是博客还是视频网站,从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去YOUTUBE上找新奇视频看已经可以看出中国的WEB2.0用户UGC的总体质量偏低。这本也正常,毕竟基于用户原创的UGC毕竟会对传统的1.0传媒内容是一个补充,但是,问题在于UGC本就是用户自发产生的,产生群体的内容质量原本就低了,而WEB2.0网站却还只提供第五个馒头,而不去用心从这些低质量UGC中去进行筛选提炼精华。这就使得单从内容层面上,WEB2.0就已经远远被1.0甩在了后面了。

四、结语——WEB2.0要靠养但不能靠等

2.0的确需要时间,但是这个时间不是等用户自己成熟,等低龄UGC创造者长大变成熟然后可以创造更高品质UGC。可是现在看看有几个WEB2.0真正地从用户驱动,从内容整合,从价值包装上去用心作了呢?2.0是要靠时间来养,但是这个时间不仅仅是用户的时间,这个时间更是很多网站自身要去作改善的。

作者:王小玮(思践)

cn域名注册体验记录,其实也没传说中那么可怕

现在人人都往国外搬,空间往国外搬,域名往国外搬。
确实,国内的环境犹如地狱,各种各样的审CHA让人揪心,在国内买空间都让人看作很不明智的决定,注册cn域名就更是破天荒了。

于是还是来体验了一下cn域名的注册历程:

首先,是选择注册商,个人是不能注册cn域名的,这是第一道坎,因此这里选择eName,当然,需要在线签一个委托注册协议,比较简单,不过需要短信验证。

接下来注册就和正常的一样了,缴费然后确认。当然,不同的事,注册完后注册状态不是注册成功,而是待审核,需要CNNIC审核,这个比较快,一般审核都能通过,不过域名会被serverHold。就是注册管理机构CNNIC的锁定。这个问题是因为域名没有备案,当然,全新域名怎么可能备案呢,那么就来看看怎么备案。

在目前新的备案系统中,备案很多步都是由接入商完成的,也就是你的空间商,如果你的空间商的名字可以在工信部的系统中查到,很好,你RP不错,没碰到代理什么的,他们通常都有自己的接入备案管理系统,很简单,把一些基本信息给他们就可以,当然,有的接入商会需要拍照备案。有的只要上传一些照片或者证件就可以了。如果已经有备案号了,那么更简单,提交一个追加接入站点的申请就可以了,我昨天提交了申请,今天下午手机收到工信部的备案被更改的短信,然后去查,就已经备案完成了。

备案完成后,再到域名注册商提交一个解除serverHold的申请就可以了,当然,需要CNNIC最后确认,当然,这个也是非常快的。

于是大概就是这样,总共三天时间,比起一般的域名一注册号就能用还是慢,不过如果你要用国内的空间,新域名也是要备案的。
其实一般正常的站点,也不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当然,国内的环境变化太快,太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以上只是一个体验的真实记录而已。给受了太大惊吓的朋友一些安慰吧。

[转]为什么中国出不了Facebook和Twitter?

  我们坐拥全球最大基数的网民,我们拥有让人骄傲的四大发明,我们有有流传全世界的孙子兵法,可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却落后了。互联网可以说是江山人才辈辈出,各领风骚三两年。

  让我们来简单地回顾一下近几年的互联网,自从Google对微软步步紧逼之后,国外互联网风起云涌,先后出现了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超级巨无霸,这些巨大无朋的互联网公司几乎是一夜之间出现在我们眼前。基本上这几家公司都是在2004年左右创办的,2004年2月,Facebook由哈佛大学的学生Mark Zuckerberg创办,时隔一年,Youtube于2005年2年由Paypal的三个前员工Chad Hurley、陈士骏(台湾)、Jawed Karim创建,一年后,Twitter于2006年3月21日由Odeo公司正式发布,并于7月份向公众发布。

  互联网的颠覆性在于,传统公司一旦壮大,你就很难去挑战他,比如说做快餐的麦当劳,你很难说你自己搞也搞一个快餐公司在数年时间打败它,而互联网则不一样,微软通过Windwos做了这么多年的霸主,但却被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创建的Google打得步步为营,Google就能高枕无忧了么,Facebook和Twitter的出现,让Google寝食不安。正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不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就是国际互联网起去涌的时候,我们来看看中国的互联网发生了什么?百度推出了Youa,三大门户还是三大门户,只不过腾讯公司插上了一脚,变成了四大门户,Kaixin001抄了Facebook再由病毒式营销在国内红了一把,随后又被陈一舟再次山寨一下,连域名都山寨了。史玉柱靠搞了一个征途,新浪把微博变成名人场,中间出了个山寨Twitter的饭否,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正是:任你风云突变,看我稳坐钓鱼台。

  一潭死水的中国互联网是否能令你我深思?是中国人的能力有问题么?那为什么美国内阁中有五位部长是华裔,为什么李安可以拿到奥斯卡,为什么杨振宁可以拿到诺贝尔,为什么四大发明来自中国,为什么孙子兵法可以经久不衰。是中国人的互联网用户太少么?中国拥有4亿网民,号称全世界最大的网民基数。So,why?

  美国有名的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个路径发展,某个人或者几个人想出了一个好的创意和点子,通常这些人都很草根,所以你常常会听到某个公司初创于车库中,当这个创意被应用之后,用户如果爆炸性增加,然后风投进来了,通常这个投资都是很大手笔,一般都是上千万或者上亿的风投。

  Facebook解决了人与人交往的问题,Twitter解决了信息实时传递的问题,Google解决信息检索的问题,Youtube解决了影像分享的问题,互联网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它解决了信息的自由流动,能不能这么理解,信息流通得越快越无阻碍,就越能体现出这个应用的价值?

  中国目前成功的互联网应用都是基于广播或者电子商务的,而不是像Twitter是多对多的,目前如果一个网站还是基于广播的形式,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个网站是不会成功的,第一个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如果我们的网站可以UGC(用户创造内容),那么办证的门槛就掐住了创业者的七寸,我要是有如此多的资金就不算是草根创业者了。或者,你可以把服务器放到国外,但是好的应用通常都是爆炸式增长,难免不出几个“非法”份子,可能通过你的网站说了一些不太好听的话,这样你的网站可能就不能访问了,甚至是从此以后都不能访问了。在美国肯定也会遇到审查,比如说要是你的网站上有宣杨纳粹的视频或者反人类的视频,我估计是会被政府审查的,但审查也基本上是删除这段了事,不会说就这样而关闭你的网站,除非你的网站是有意这样。但在中国意味着你需要有一大批的人力去审核这些内容,对于像新浪这样的大公司来说,这个事情会容易得多,所以他们才敢于开微博,但对于个人创业者来说,The mission is impossible。

  互联网是一个烧钱的行业,烧钱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赚更多的钱,风投不是范伟(记得那个诚信终端机的范伟不,非诚勿扰)说的越有风险越要投。互联网的这种爆炸式增加就意味着你需要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当草根创业者遇到这种用户从1万突然增加到100万的时候,你的资金肯定扛不住,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有风投进来了。投一点点钱肯定是做不大的,好的应用在这个时候需要非常多的资金进来,因为互联网你只有稍一延缓,别人就超在你前面去了,所以打铁是需要趁热的。前面我们说到,风投在投资的时候,他会充分考虑到这个项目的风险性,但在中国投资互联网的时候,最大的风险可能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网站会不会突然消失,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没有哪个风投愿意投资上亿美金,然后突然就不见了的。

  我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成功的互联网应用肯定不会是解决信息流通问题的互联网应用,而是像广播、游戏、电子商务这类的应用。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都很难出现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其实这和语言无关,如果你的应用真的很好,将会突破语言的限制,比如说当年windows也没有推出中文版,孙子兵法不是一样传播到国外了么?

原文链接

巨不爽

今天很不爽,发现一篇半年前写的吐嘈文被人没怎么修改改作者发到了Admin5。
原文:http://blog.smdcn.net/article/188.html
A5上的文章:http://www.admin5.com/article/20100516/232938.shtml

虽然说我早就习惯了不做SEO,不刻意交换连接,自顾自的生活,被各种SEO扒去文章被改改啦,什么的。但非常讨厌别人把我写的改署名投稿,本来我文笔就臭都不敢出来丢人,但这就是我的东西。
本来天朝就是充斥着复制抄袭的社会,我也就习惯吧,至少A5编辑早就不认真看文章,有点文章样的就让发了。但拜托各位爷复制的时候多看一眼吧,找高人去,别来挑我寒酸要命的文章拿去丢人现眼了-_-

PS:其实自从上次国外机房线路大调整后,IX的速度比原先好了不少(至少CP9如此),然后新发现是今天给好多域名改IP发现IX是不会帮你保留独立IP的,如果你以前用过的独立IP没分配给别人还可能找回来(至少我以前发现取消再设会循环),如果被分配出去了就找不回来,有新IP了,也就是IP数就是最少独立站点数(如果Shared IP没被墙),而墙真的影响不大,因为如果有国外的好心人把你IP捡走的话(揍)(听说清风同学的独风居被墙了,空间我是直接IX开给他,知道不和谐才给他独立IP的,不过发现只是域名进了关联字,IP居然没被Ban实在太神奇了)

剩下不到一个月了,正好心情不舒服的时候看到这个,就吐嘈发泄下,也不计较什么了,下个月再好好收拾。

QQMail继推域名邮箱后再推企业邮箱

最早,Google Mail 和 Microsoft Live Mail 有作企业邮箱,Google做得不错,但是由于企业套件受到墙的限制,所以一度限制国内用户注册,虽然目前国内用户依然有办法注册和使用,因为做得很好,谷歌的企业套件还有收费版本。
国内,搜狗也曾推出过免费企业邮局,我也注册用过很长时间,目前他虽然关闭注册,旧用户还是能使用,不过给人感觉功能缩水严重,使用不便,而许多门户包括网易一直有提供收费的企业邮局。
之后,QQMail搞了一个新的叫做域名邮箱的概念,其实这也是一个变相的企业邮局,不过他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给你和你朋友的QQ邮箱增加使用你自己域名的别名,来体现个性,这个功能一度在完善,并且做得很好,我觉得,QQ在邮箱方面是国内体制内邮箱做得最好的,也是相对于腾讯其他产品做得最为厚道最为出彩的,我主要使用的就是QQMail。
突然有一天,网易看不下去了,他说他也要作“域名”邮箱,于是开始了测试,说是域名邮箱,可惜网易没有QQ那般霸气让人强制使用网易邮箱然后域名邮箱只是作别名,于是这其实还是企业邮局而非TX那般“域名邮箱”,网易也很识趣,公测时就更名作“免费企业邮箱”

@smdcn : 网易学QQ推完域名邮箱改名企业邮箱,QQ不高兴了,说我要域名邮箱企业邮箱双管齐下。其实我觉得对于小型组织来说让成员给自己的邮箱多一个名字比同时管理多个邮箱(那怕用收取外部邮箱的功能来管理)只要把机制做好其实是更方便的,当然对于企业就不这么认为,可目前需要免费的自由域名邮箱的有多少是企业呢?恐怕站长和小型组织居多吧。

QQ企业邮箱:biz.mail.qq.com

腾讯企业邮箱
•什么是腾讯企业邮箱?腾讯企业邮箱是一种邮件托管服务。企业仅需要将自己的域名进行简单的设置,就能够创建属于自己的邮局。并管理以自己域名结尾的邮箱帐号,把它们分给员工使用。
•如何申请腾讯企业邮箱?目前,腾讯企业邮箱是可以免费申请的。登录相关的网页后,根据引导进行设置即可。
•腾讯企业邮箱与域名邮箱有什么不同?腾讯目前针对不同类型的组织提供两种邮件托管服务。
企业邮箱:适合中型企业使用,每个帐号都拥有独立的邮箱。管理员能够更自由的管理帐号。
域名邮箱:适合中小型企业或者站长,博客主使用。每个帐号跟自己的QQ绑定起来,享受便利的来信提醒,一键登录等功能。

QQ企业邮箱评测:http://www.laogeng.org/archives/1132.html

Dropbox 被封,又一优秀的互联网应用离我们远去

Dropbox 是一个优秀的云存储服务商,他不但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存储服务,并且让用户在多台计算机上同步数据更为便利,其本身又有强大的可靠性支撑。
对于经常要工作于多台计算机的人们来说,Dropbox近乎是不可或缺的。可就是这样一个目的如此单纯的站点依然难逃厄运。
GFW 说:你已经达到行业顶峰,我们可以说再见了~
GFW 三大黄金定律:

GFW 第一定律:只要是 “用户产生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 UGC) 的国外网站都会被和谐。
GFW 第二定律:只要是被和谐的网站,国内一定会有个克隆版。
GFW 第三定律:没有被和谐的网站一定不是同类竞争者中最出色的。

这是一个拒绝互联网的国度,一切优秀的互联网应用在这里都无法正常运行。听闻又传备案拍照新进展,这个互联网开放的程度实在是非同寻常的高,高到我等凡人难以理解。
前些天,可能吧也遭到DNS污染,和我们说再见了,

@williamlong: 凡是好的互联网服务,没有不被封的,现在就剩下Gmail了,干掉Gmail后,这个国家的互联网就真的圆满了。

为Dropbox默哀

在海外,云是趋势,为人们提供便利,在国内,云是虚无,没有任何安全感。
不要再迷恋云了,那只是个传说。

小气的网易

曾经说,网易新用户取消了POP3和SMTP,只有旧用户能继续使用,而其他邮箱都可以正常使用POP3和SMTP,就说网易十分小气,后来网易好不容易更新了,说,啊,我们都支持了。
于是今天又看到很有意思的通知:

尊敬的用户:

很抱歉,近期QQ邮箱无法为您正常代收网易邮箱(@163.com, @126.com)的邮件。因为我们发现,目前网易邮箱仅支持个人邮件客户端进行POP3收信,而逐渐取消支持第三方服务器的批量POP3收信。

QQ邮箱正是采用POP3协议,通过服务器代收其他邮箱的邮件。而当前的主流邮箱,如Gmail、Hotmail、新浪邮箱等,均提供了代收功能,并同时支持由其他邮箱进行代收

对此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我们表示遗憾。同时,我们仍在努力与对方沟通,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在此期间,为避免您错过重要邮件,建议您在网易邮箱中设置“自动转发”到QQ邮箱 (了解如何设置)。

QQ邮箱运维团队

据说目前Gmail发往网易163、126的邮箱也都无法正常接收,真不知道网易在想什么了。

在线书签(收藏夹)

平时上网,面对那么多网站,我们很难把所有需要的网站一一用大脑记录下来,于是我们就开始使用收藏夹,后来,发现我需要经常更换PC,于是就开始使用收藏同步,当时用Maxthon而他又自带这个功能所以很喜感。
当然今天说的是另外一类站点,他们在页面上让你管理书签,这个服务很早就有,就和其他其他互联网应用一样,最开始国外有人做,后来国内也有人跟风,再后来门户什么也学着做,比如QQ书签。这类服务有一个弊端,就是不管是查看还是管理都要登录到他们的页面很是麻烦,就没有去尝试。
但我发现我最近喜欢上这种方式,因为我不用在公用电脑上存储我的书签和使用习惯,而来,我随时都可以在一个页面中找到我喜欢的网站,而不要去思索着输入地址,这其实也是在迎合用户懒的习惯,现在对于用户来说浏览频率最高的网站,他们喜欢的就是打开浏览器器然后点一下(所以现在浏览器的欢迎界面也越来越科学和喜感了)。
再者可能我用PC机会不多吧,反而用UCWEB的机会增加了,而我常浏览的站在UC和PC上基本上是一致的,而手机收藏夹的使用习惯不也是如此吗?不得不承认UC的高明了,产品的好坏不在于概念,也不在于是否华丽,更多是在于使用习惯,去迎合用户,哪怕是很简单很不起眼的产品,也有惊人的力量。

[转]中国ISP又一次劫持了互联网

过去两周内的第二次,从中国传播出去的错误网络信息让整个互联网出现混乱。本周四早晨,一家叫IDC China Telecommunication的小型ISP的错误路由数据,经过中国电信的二次传播,扩散到了整个互联网,波及到了 AT&T、Level3、Deutsche Telekom、Qwest Communications和Telefonica等多个国家的大型ISP。事故始于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点,持续大约20分钟。在此过程中,有32,000到37,000个网络接收到了错误的数据,包括8,000个美国网络,超过8,500个中国网络,1,100个澳大利亚网络,230个法国网络。
http://news.yahoo.com/s/pcworld/20100408/tc_pcworld/achineseispmomentarilyhijackstheinternet

[转]不是特区 是放松管制

李翔
沉默者终将毁于沉默。因此他们总会选择在恰当的时候发声。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家们正是这样一个沉默的群体。
北京大学副教授胡泳回忆说,当年中国大陆学界纷纷起来反对政府对SP的严厉管制时,最为沉默的正是那些SP为其带来巨大利润的大小互联网企业家们。利益受损者反而保持了令人惊讶的沉默。这个现象在此次中国政府整肃互联网的浪潮中也得到了验证。那些被关、停的网站的运营者,面对外界时都保持着让人尴尬的沉默。他们小心翼翼的谈论自己碰到的灭顶之灾,几乎不敢发出半句抱怨之词。
但是一些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家们在最近的言论,却开始显现出,可能到了他们必须发声的时刻,否则接下来会是更大的对互联网的不幸。
丁磊在2010年2月份的广东省两会上,首次评论众人瞩目的魔兽事件时说:“我们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魔兽)这个游戏在中国已经运行了5年,换个运营商,又要再审核一遍,而且中间停了那么久,对消费者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做法,我们希望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有关方面还可以有更科学的做法。”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对网络游戏监管权的分歧上,网易确实是首当其冲的受牵连者。
接下来,张朝阳在搜狐2010年的一次公开活动上,做了一次名为 “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时刻在妨碍竞争”的演讲,演讲中称:“我们无法战胜美国!问题就出在不完全的市场经济上。品质与优秀来自全方位的竞争,创新来自公平的竞争,而不完全的市场经济无时无刻不在妨碍着竞争,但在中国,妨碍公平竞争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演讲内容通过网络传播开来之后,顿时在互联网上造成了语惊四座的效果。
最新的抱怨以建议的形式出现。在众多互联网巨头参加的2010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包括王志东和丁健在内的互联网企业家们在发出了一连串的不平之词后,提出建议,深圳应该成为中国的互联网特区。“十几万家网站被关闭,这里面可能就会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样的巨头被扼杀了。”美通无线的董事长兼 CEO王维嘉说。马化腾则在另外一场论坛中说:“回到刚才说的监管、支持,腾讯是上级领导部门接触的最多,我们数下来可能有九到十个部一级的 ……一直来说政府有关部门其实很多领导不太了解。”
于是,王维嘉建议深圳市政府,要“给当地的互联网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不要让他们受到不必要的干扰”;王志东说,“一些互联网的创新与现有监管模式的矛盾在全国解决起来不容易,但深圳作为特区,是不是可以搞一个大的试点”;丁健则更进一步建议“深圳应尝试成为互联网监管特区,互联网在深圳可以完全放开,不要防火墙过滤,应该看看在更加自由的环境里,互联网是更乱了还是怎么样,这样才可能探索出一个适合中国的互联网监管方式”。
可以想见那些对互联网颇有情感的人是如何看待关于互联网特区的建议的。胡泳的反应正是诧异和失笑。因为互联网本身的特性即是超越地域的。但是所有互联网自由的倡导者和互联网精神的奉行者却又都明了,这个特区呼声背后的原因何在。如果有十家部级单位有权过问一家公司的经营行为,那么这家公司接下来又该如何小心翼翼,又怎能不对马云宣称的只要国家需要,随时捐出公司心有戚戚?
因此,我们可以说,互联网需要的不是特区,而是管制的放松和管制权力的明晰;但如果不能达到管制的放松和管制权力的明晰,那么,我们当然拥护深圳成为互联网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