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小记

自打来帝都以来,大大小小的会参加了不少,有社区干货分享的、还有大谈趋势的,也有产品庆功的、推广吹水的。当然,还有学校里面的各种就数不过来了。基本上每年也都要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转两下,但真没想到自己会也有机会参与到这样的活动的组织工作中。

虽说是中国互联网大会,但是其实由互联网协会举办的一个略带官方正气的会议,一到会场,首先看到的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也让这个大会多少带了些传统的气息,但在这种全国上下都在高举「互联网+」口号的时候,其实倒也还算应景。当然,还是能在会场看到互联网巨头们以及一些还算有名气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身影,还是让人挺欣慰的。

因为学校既是合作方,又承办了这次大会里一个分论坛的缘故,所以在参与学校自己分论坛的筹备和开展的同时,还分到了大会全场志愿者的组织与协调的工作。于是开会前的这两个多月就基本都投入在大会相关的工作中了,而开会的三天加预备的一天更是每天早早起床奔赴会场,晚上回来基本就累成狗了。

大会这几天大大小小各个会场来回跑,也听了包括开幕式在内的各种会,见到了各种领导、嘉宾,但其实就算主会场高唱「五环之歌」我却真的一点感觉也木有,最后整场大会下来,其实觉得我们学校自己的分论坛确是最具有互联网气息的,即有草根投资人的即兴发言,又有学术派院士的演讲,还有来自阿里研究院、乐视的报告。最后的圆桌讨论更是欢乐无穷。一开始看着整个大学其他论坛的情况,我还在想我们这个论坛会来多少人,出乎意料的我们这场不但座无虚席,而且连地上都坐满了人,甚至还有不少人做起了笔记。花了这么长时间准备会虽然比不是那些技术会议全是干活,但是实实在在的内容还是得到了认可其实还是挺让人欣慰的。

cic2015

大会的结束,这个学期也就即将告一段落了,虽然说这个学期没少做事,但各种琐碎又或者涉密的事,实在是压抑的不行。这个假期真是该好好做做自己的side project了

为谁做产品?

Design for users or for you ?

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离不开去考虑这么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一个产品,这个产品的意义是什么,它能解决什么问题?于是用户开始被我们挂在嘴边,用户有需求,用户需要这个产品,它能够帮助用户如何如何。

是的,用户固然很重要,产品最终做出来是要给用户用的。但我们过多的自认为自己是站在用户角度考虑,觉得需要这样的产品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不过是在“创造需求”,然后强加到用户头上罢了,那么这个产品的出发点就是有问题的。(当然国内似乎更喜欢这么说:“国外有这个产品,哇,他有那么多人用,那么国人一定也需要这样一个产品,不管怎么说先做了再说”)

这样听起来是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想法,其实不过是自我意志的表现,那么既然无法摆脱自我,那为什么就不能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呢,我一直相信并且一直践行的是首先我需要这样一个工具(产品),他能给我带来很多便捷,为了不断适应我需求的变化,我不断去改善这个工具,然后身边有同样的需求的人一起开始用这个工具,并且一起去考虑如何完善这个工具,然后是面向更多的用户。当自己真正就是用户,而不是在假想用户的想法的时候,能更好的把握住需求的核心所在,到底是更高级,还是更快捷,到底如何做才能够最顺手。如果一个产品做出来,连自己都不愿意去用,那么又怎么能指望用户去用呢。

为自己做产品不是抛开用户,自己天马行空想做什么做什么,也不是去假想自己作为用户要怎样的产品,真正让自己成为End User,以此为出发点去做产品,为自己去做产品。


这是在周一讲座的时候,吴卓浩老师问起的问题。其实我在给出“也可以是给自己做,做的东西别人也适用”时还是有些小胆怯的,比较担心的原因我也提到过“不论是设计师还是程序员都会有的一种自我满足感”,但很高兴能得到肯定的答复,不论做什么,都不应是刻意为了做而去做,刻意去凭空创造需求;当不能很好的发现和捕捉别人的需求的话,就从发现自己的需求开始吧 TvT

一期完成!说说最近在做的 ~

嗯,最近在忙关于WebQQ的一个应用开发,其实得知这个事情的时候,离初赛交PPT已经不到一周了(还好只是PPT),不过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了战斗,很高兴过了初审 。 接下来就是噩梦的考试周了,于是经过不断的奋战,费了不少劲,总算是把一期的功能基本完成,提交审核了。

喜欢的话 http://dev.qq.com/match.php 给 Schedule Genius (Ctrl + F 搜索 genius) 投上一票哦~

于是现在放出刚出炉的坑爹截图了哦~ 于是还要接着奋战把剩下的功能搞定,任重而道远 》《

也来说说国内免费CDN服务——Webluker

由于之前国际线路抽风比较严重(虽然反映了以后这几天看来好了很多),因此最后决定给Blog加了一个国内的CDN,然后就被ZWT吐槽居然选择用CDN,于是就来说说这个Webluker吧。

其实吧,大概从今年2月底就开始接触Webluker,并且一直在某网站(你懂得)上进行使用,效果很好。

其实对于CDN在很多人眼里概念只是网络加速的,觉得不管静态内容,还是动态内容,但凡用了CDN以后就能利用他遍布的节点提高网站访问速度,而且目前大多数所谓的CDN,基本都是简单的基于缓存服务(Vanish、Squid之类的)+很多节点来实现的。但其实真正对于CDN,并不是怎么简单得一概而论的。CDN全称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而不是“网络加速”,当然,CDN的目的是网络加速。

去看看真正正规的CDN服务商就能注意到,CDN被区分成很多方面,静态内容加速、动态内容加速,音视频内容加速,而这些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当然,音视频内容加速小网站也不好说太多,重点就是来说前两者。首先是最简单的静态内容加速,很简单,就是缓存服务器访问一次源服务器,把静态内容抓取缓存下载,可能预设一定的缓存期,这样,每次用户访问网页的时候就不读源服务器,直接查看缓存的内容即可。而对于动态内容加速,其实一些技术优化方面相对复杂,但一般我们能看到的表现就是每次请求离自己最近的CDN服务器后,服务器向源服务器获取信息,然后再把信息返回给用户。当然,对于一些大型门户或者CDN服务商,他们可能会在过程中做很多优化,比如动态内容只有在更新后才会请求CDN服务器抓取更新之类的,存在一些逆向交互的设定。所以这就是我并不喜欢那些只是部署一堆的Squid服务器,然后以类似反向代理的方式就自称CDN的服务商,当然,更不喜欢说所谓不分青红皂白就用CDN,以为用了就能提速的说法,虽然说反向代理+缓存就可以是最基本的CDN服务了,但实际上这个也许对于静态内容,效果一样能很好,但是对于动态交互比较多的网站,尤其还设计到大量POST数据的网站,实际上用CDN很可能会影响网站的交互效果。所以对于CDN的应用可能是必要的,但不能滥用,做好静态资源隔离后对静态内容进行CDN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那么现在说一下我为啥喜欢Webluker。虽然他也只是一个免费的面向大众的服务,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对于我做小网站他是足够的了

Webluker是一个很灵活的CDN,首先他预置了一些很聪明的设定来区别动静态信息,同时,他还接受来自Web服务器提供的缓存设定,而不是一概使用统一的缓存设定,在Web程序和Web Server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设置Cache-Control和Date来灵活的控制缓存策略和缓存时间。而在Webluker的后台菜单CDN设置中还提供了针对目录和扩展名的自定义缓存策略,可以更为灵活的控制缓存设置。

同时,Webluker后台提供了缓存内容刷新的功能,可以在网站静态内容更新后及时通知缓存服务器更新,这是一般缓存服务器标配的功能了,不过如果不是自己架设,很多服务商并不把这个功能开放给用户

当然,作为Webluker发展过程中一直不断改进的CDN性能和流量统计功能,也是一个很棒的辅助工具,他可以用来检测CDN的运行,同时可以了解源是否出现问题,或者是否策略设置错误,导致一些回源流量过多,以减少因为加了CDN,反而产生源流量过大的问题。而这些功能对于很多商业的CDN,都不一定提供,或者开放修改的,当然很多商业化CDN可以和技术沟通定制更为人性的策略,以及缓存更新的通信接口。不过免费CDN能做到这么多已经很可贵了。

目前Webluker只有国内节点,而且节点也并不很多,而且有国内网络的通病,需要验证备案。不过实际使用还是很给力的,Uptime也一直很高,有的时候静态内容被缓存后,就算站源服务器挂了一段时间,网站页面还是能正常访问到的,当然,如果CDN服务器维护升级,或者挂了就杯具了哈。在实际应用中还是相当给力的~嗯,就是这样 TvT

不过还是那句话,CDN不是万精油,不是全站都用了CDN就好,就能提速,只有合理使用才能事半功倍 ^_^

走进微博时代

上周一財的《头脑风暴》节目的选题是《微博时代》,请了腾讯、新浪和搜狐微博的人参与互动讨论,说说大家对于微博的定位和看法。一个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事实便是微博现在确实是越来越热,至少在这段时间来看。我其实并不算微博控,最早使用的微博自然是Twitter,那时候还是高二下吧,那时候Twitter还没被封,那时候基本总是自顾自的抱怨各种窘迫的学习生活,也没去留意怎么用微博和其他人互动,直到有一点,我发现我用手机上不去了,刚开始还以为之移动出了一些问题,后来才发现是被封了,于是那时候的破手机要那啥(你懂的)比较困难,于是就暂时没怎么用了,后来有一段时间开始使用自建API上,那段时间因为发生了很多事情,Twitter上更新的比较快,于是基本每天都在刷,于是使用微博的喜欢渐渐的从自顾自的发信息转到了开始去关注别人,获取更多最快最及时的信息。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高中毕业以后使用Twitter的次数越来越少,虽然自己的API一直都架在那但也一直没怎么去用,大概是因为对一些东西不再那么敏感了吧。国内最初饭否兴起来的时候很多朋友在用,不过我似乎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提不起兴趣,于是自然也谈不上饭否被封之后能有多少的怀念。门户第一个做微博的是新浪,而新浪保持了自己做新闻的优势,做博客的传统,主推他的名人策略,于是又看到身边不少人转而去用新浪的微博,但我总觉得那时候会多少有点不屑吧,我并不是那种对名人会有各种八卦精神的人,我还是喜欢那属于自己的圈子、属于自己的生活,当@ecvip在Twitter上邀请人参与网易微博的内测的时候倒是去报了名用了一段时间,但还是并不是很有感觉吧,后来也不用了。再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上个月我一直以腾讯微博为主战场,也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好,或者我可以关注多少人,或者有多少人喜欢用腾讯关注我,只是我几个Work Friends基本都在用腾讯,而且内置QQ客户端,不用开网页确实很方便,而腾讯官方的Android版也做得相当不错(至少和我这段时间试用新浪的Android版本对比来看)。当然,我确实挺佩服为了用其他微博,还专门特地开一个浏览器页面挂着digu,挂着新浪的人。

这段时间在参与新浪的校园微博的项目,从知道这个项目之后就一直挺喜欢的,倒不是因为有新浪这个名头挂在那边,而是他的定位和主要想做的事情是我比较看好的,也是我觉得很有必要,我乐于而且甘心去付出尝试把他做好的,于是这段时间反倒被哥姐各种吐槽,orz。

因为开始接触这个项目,所以就需要先对其核心的主站的微博有更多的了解,更让我惊奇的事情,我认识的里面,微博使用比校内还要普及,还要活跃(当然,也许只是因为我的校内毕竟冷清吧),并且能够更加有效的交流,而不是仅仅因为有名人,所以都围在这个地方围观而已。

不管怎么说,现在确实已经走进微博时代,要真不用,那就真是out了 =  =

HTML5在路上

好吧,太久没更新了,基本上都杂草丛生了。

好久没有像今天这么兴奋了。今天 html5 研究小组 的  秀野堂主 来学院报告厅做了一个推广HTML5的讲座,讲得很精彩,听得人有点热血沸腾,是的HTML5很美好,但真的还存在很多问题。

因为对于说HTML5好的太多了,确实HTML5有很多特性能解决我之前在一些开发选型上遇到的很多问题,而Web Application必然是大势所趋(目前Google在推,微软在推,360也在推(噗)),于是就不想去总结好处了,谈谈今天乘着提问时间提了(吐槽的)不少问题,其实质量不高,笑点居多,于是就share一下~(其实我只是不想再去吐槽目前因为标准没发布存在各种兼容性问题):

1、微软在推动IE6的灭亡,还建立了一个网站做倒计时,这是好事,但那个表里面更突兀的是国内的IE6占用率依然看了很不舒服,不管在IE6灭亡的速度,还是对于标准支持的动力上,国内显然远远的落后于欧美,目前欧美已经有很多关于HTML5开发的订单了,那么短期HTML5少不了主要还是面向国外的客户,国外的订单,而国内技术社区对于HTML5研究上确实还算是比较领先的,那是不是更多的时候,国内从事技术研究的人还都是在为国外客户服务,在目前国内软件行业,已经有宁可出一个全英文软件,全英文官网在国外销售,或者制作全英文App的趋势了,这对于国内来说,是否算是一种损失呢。

2、目前国内技术圈确实比起原来好很多了,有了更多交流,开放的氛围,更多的聚会交流活动,这确实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但目前搞技术的人总有那么一份偏执,对于新技术的一些执着,和研究,对于新技术在技术圈的推广布道,搞技术我们觉得我们很Open,紧跟时代步伐,这在国内用户来说,有不少依旧觉得这是技术圈的人在毫不考虑用户的自High,那么在对于像HTML5这样新技术推广的时候,除了推动从业者加入,除了“不支持”、“强迫”用户之外,是否有一种更好的方式像用户推广,让用户去体验到这些新技术带来的好处。

3、看好HTML5其实很多时候倒真不是看好新的标签和本地验证的一些特型,更多的是HTML5的API为Web Application提供更大的可能性,而之前没开放一些权限的原因就是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对于本地数据存取上,说HTML应用比EXE安全的前提是当时并不存在那么多在本地的存取和socket网络通信,那么在HTML5要开放这些API的时候,安全性也必然是一个不能别忽视的问题。
(当然,其实这只是我对于今天讲座说HTML5更安全的吐槽罢了,因为这似乎是浏览器开发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HTML5开发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心安比什麼都重要

麟和我說有人提議說做LOGO時候不應用官方原圖什麼的確實讓我有些意外,雖然說做這些也本就沒費什麼功夫,我比較笨也只會做點這種東西,但至少,現在我又明白一個做什麼是不好的。

其實我在互聯網逛蕩這麼久做了許多事情,基本都在圖個自己開心,自娛自樂,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一些信念走到現在,不論是用心做好軟件,還是收整有意義的內容。基本從未刻意在意去宣傳什麼。

其實一來也怪我本身就不善於做宣傳這方面的工作,不善於與人溝通,二來其實我真的很討厭誇大宣傳和給他人製造垃圾造成困擾這樣的事情,至少我太經常受到垃圾信息的困擾。當然,這同樣也造成了目前OS的很多欠缺,而且後果在去年9月達到了一次高潮。雖然說我很喜歡在這樣一個低調做實事的團隊工作,踏實,我們喜歡沉得住氣的人,但這似乎也成了一個很嚴重的不足。中文站方面就不說了,我自己做起來開心,對人有幫助,其實我也已經知足了,嗯。

經常看到人在探討,互聯網賺錢嗎,其實任何一個行業,只要你懂得一些“技巧”,他確實很賺錢的,但是有錢都真的賺的讓人心安嗎?誠然,很多時候真正務實的做互聯網都是需要一個團隊,哪怕這個團隊人很少,於是許多單槍匹馬的人走上了製造垃圾的道路,於是互聯網的搜索信息變得幾度困難,各種讓人作惡的廣告,病毒、陷阱也隨處可見,就更不要說還實在看到有人在群上討論用刷IP站花錢刷了多少IP騙了聯盟多少錢神馬的事情了。當然,這其實只是糟糕生態的一部分,最近流行團購,於是各種團購遍地開花,要說是打折團購的幌子促銷還算可以理解,但欺詐和暴力依舊是主導,這也是我一直對這一塊很不感興趣的原因,至少目前給我的感覺非常糟糕。

前幾天在和白夜他們聊天,聊到暴風,迅雷,聊到百度收購點訊輸入法,還有關於騰訊的種種,其實大公司拓展業務真的不對嗎?真的扼殺創新嗎?這回得到更多的響應是這樣的,就不說小公司從國外搬來創意做微創新這種,也許小公司一開始真的做得很用心,很努力,但在中國這種不正常的生態環境中,他們也同樣面臨資金的壓力,於是後來不得不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偏離的以用戶為中心,更多的要去考慮自己的生計,暴風真的就那麼想作惡嗎?他們也不想,如今他們也在積極的撤銷那些不健康的廣告,但很多東西都是給逼得。而大公司下面的團隊就沒有如此緊迫的盈利壓力了,他們照樣獨立運作,他們反倒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於做一些對用戶有利的事情上,所以,有些東西,騰訊做了真的也沒什麼不好,這時候看到金山的K盤,T盤只爭,反倒覺得讓人很不舒服。

兔子說他喜歡老羅因為是老羅的演講給了他動力,使得他最後複讀後考得很給力。而我喜歡老羅則是更願意去相信他的信仰,不論自己能做得如何,首先要守住自己的原則,不做不切實際的誇大承諾,軟件都用正版的,最起碼要讓自己心安,而不應隨波逐流得去曬底線,然後在這樣的基礎上,如果還能做好,就更好了,嗯,Google 是很好的例子, Don’t be evil 總不會錯。

观看《2010中国互联网创新产品评选暨论坛》的一些小感想

在福州的时候,总在抱怨,各种活动都无缘参与,没想到到了帝都还是如此,明明可以去的活动,总是时间冲突,这次又GeekPark在11号下午在北京清华大学舜德楼举办的《2010中国互联网创新产品评选暨论坛》却又赶上在那天下午要考中外美术史这等杯具的事情,不过好在之前在活动宣传的时候向班上同学推荐了一下,于是伟大的申哥去参与了,赶在官方发布完整视频前给带回来用相机录制的非完整版感受了一下,于是要好好膜拜一下申哥。

活动举办之初看到很多很新鲜的产品在参选名单中。不过也许真是因为新,所以认识的人,用的人并不多,因此在看到入围名单的时候,这些挺不错的产品基本就没了踪影,剩下基本还是大团队的作品,比较出乎意料了是,团购类也入围了不少,要是没有冠上“创新”的title,团购入围我觉得很正常,但是对于目前几乎无新意的团购入围还是觉得很神奇。剩下的获奖者基本都没太大意外,新浪微博拿下多个大奖也都在情理之中。

拿到的片段只有开复老师、俞永福和周老的演讲,虽然这三个也是关注度比较高的,但是在演讲中还是看到的一些技巧的差异。不论是看节目,还是,我都不是很喜欢演讲中过度去废话宣传自己的产品,而应该多说一些实际点的内容,适时的把自己的产品点出来宣传效果能够更好,于是俞永福老师的演讲确实很失望,一开始关于小三的段子虽然为了在后面突出某些对手的讨厌性,不过觉得比喻不太恰当,后面就过多的在介绍,那个给我印象并不很好,而且觉得推广和市场策略上面都存在不少问题的UC乐园也不是很舒服。

不知道为啥,我似乎很少看到开复老师的演讲,比较多的看到还是在媒体见面会露面的时候谈创新工场,不过这次的演讲非常棒,同时,还揭示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移动互联网在逐渐崛起,虽然电脑的客户端软件逐渐在被web侵蚀,但是App Store带来的Application的模式及移动终端上的客户端亦在崛起。同时,当他说到Android在体验一个糟糕的问题,Apple上不会有这个的时候,很是佩服,那就是Android在调出输入法的时候总会各种影响应用的操作,而这个问题至少我是诟病依旧了,不知道是否还有人也有同样的体会呢。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做应用的时候,可能更关注机器差异给Android带来的开发困难等诸多问题,更关注如何在应用本身做好体验,当常会忽略那个虽然重要,但又常是体验破坏者的输入法的处置。他同样还提到一个开发周期的问题,作为互联网产品而非客户端产品,缩短更新周期,哪怕每次更新的内容只有一点,也能给用户更多的期待和关注,同时如果新功能成功了,就明白了用户喜欢什么,要犯错误还不至于是打错,可以在下一个更新的时候就进行修正,而耗费很长时间去完成多个功能一起上线,则会有很多问题,一来增加了用户的等待时间,不愿意等待的用户很可能就选择了离开,二来长期的等待可能就带来更高的期待,如果与实际产品上线的效果的落差太大,也会给用户更大的冲击,第三,更新成功了,但是一次更新太多的功能,到底是哪个功能成功了,失败了,到底是哪个功能给用户影响太大?不便于判断,不利于总结经验。(听完这个第一感觉就是觉得Discuz有这毛病,TvT,第二感觉就是这毛病我也犯了=_=),于是还有一句话很经典,嗯,“怎么向用户传达搜索关键字越长,结果越准确呢?加各种提示吗?不,把搜索框加长就好了~”

接下来说老周,穿着厚厚的大衣,带病上台演讲,讲话很口语,但也很实在,还是很让人佩服的,琢磨了一下还是上他的原话比较好,“再伟大的平台,再伟大的公司战略,都是建立在一个踏踏实实给用户创造价值的产品之上的,有的公司,每年宣布一个战略,每年宣布的策略都高屋建瓴,都符合产业的宏观发展方向,但他就是做不出来一个让用户觉得很舒服的产品,这样的公司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云端,但是有的公司,虽然我也不是很喜欢,但是要一分为二的看,有的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里面,,为什么能成长成为今天这样的中国互联网最牛的公司,坦率的说你们很少听说我和小马哥谈大的战略,他们总是默默不断的做产品,当然你不管他们是怎么做的啊,但是实话说当你今天看到腾讯他们在中国有最强大的用户基础还是因为他们这么多年来扎扎实实给网民提供了不少有优秀用户体验的产品,如果脱离了这种产品去空谈策略,空谈商业模式是没有价值的。” 不管是老周还是小马哥,不管他们在公关方面哪个玩得好,不管他们在商业操作上存在什么问题,但他们在做产品做体验方面,绝对是最棒的,当然其他争议性的东西就不展开了,免得就有些跑题了。

于是最好还是期待一下下周GeekPark把完整的视频放出来 TvT

把域名从OnlineNIC转出的历程

经过了长时间的焦虑与不安,今天总算收到了域名转出确认邮件,当按下确认转出以后,然后查询whois信息,发信转出已经完成了,总算是送了一口气,总算是把域名转出去了。而转出的过程的麻烦已经让我备受折磨

当然这个糟糕的经历起源于一开始的不注意,因此这基本上是一个很反面的案例,不论是在域名注册信息的处理,和选择注册商上,至少,当时如果在万网注册的话,不经过任何流程,直接一次投诉就能解决问题,而我确碰到了对信息核对较真的外籍注册商OnlineNIC以及和万网一个德行的国内注册商35.com

域名是在2004年就注册了,当时年纪还非常小,搞不清楚状况,所以域名是托朋友注册的域名,而且非常不幸,域名既不是在万网,也不是在新网注册,而是在中国频道注册的,因此转出过程也倍感麻烦,而网上很多人和万网新网沟通的方法和很难起到帮助作用。

和大多数人一样,在遭遇国内域名各种糟糕的管理之后,我决定要转出域名,于是我开始寻找转出的方式

这时候遇到的第一个头痛的问题是,域名是在一个不知名的IDC注册的,目前比较庆幸的是这家IDC居然还能存活到现在,于是我还能续费到现在,但是我试图和这个IDC联系转出的问题,始终得不到答复。于是我只能另寻他路。

于是我剩下可以知道的信息:域名注册是 China-Channel ,域名的WHOIS 信息标记是 OnlineNIC , 而域名信息管理是 35.com ( 虽然说三个基本可以划等号,但还是有一些小分别)

于是我通过域名信息管理的面板找到了35.com负责域名转出的联系邮箱,发送邮件,邮件回复的效率挺高,收到了一份和万网神马的类似的《 中国频道国际域名转出申请表》要求填写签字打印,邮寄(国内的注册商的基本流程),于是这本来也没啥事,问题是上面还需要有域名代理商的签字,于是我就需要确认代理商是哪家,因为我确信不知名的代理商肯定也不是一级代理商,最后得到的答复也证实了我的想法,注册商是:“台山市新视野网络有限公司”,于是我就和那边联系,并且按照要求把材料邮寄给他们,最后接到通知说要我取得他们下级代理商的同意她们才能转,于是又绕回了一开始的起点。于是这问题一直想不到解决方法就搁置了一段时间。

于是大概几个月以后,看到很多人说这样的问题可以和ICCAN投诉,于是我也就开始了投诉,在第一次投诉后我得到了和之前发邮件去问一样的答复,要我重新取得代理商盖章并且邮寄申请表。十分无奈的发了第二封投诉,并且附上了关于代理商的问题,这次收到的邮件提供了一个负责管理代理商的负责人的电话,说让我打过去问,于是十分无奈的打长途过去,他们记录了问题,说会帮忙去协商,然后于是我就等着他们的协商,不过也就如此杳无音讯。

于是从开始尝试转出的09年初拖到了10年,期间还是要正常续费的。在今年续费的2个月后,我收到了来自OnlineNIC的邮件,他们打算把在他们名下的在他们中文区(中国频道)注册的域名批量转移注册商到35.com 。于是本对这件事情已经很无奈了,但是我意识到如果不在这时候做出回应的话,域名转到35.com 以后就基本上无法沟通解决问题了,于是我抱着尝试的心理,把经过全部整理,并且强调了这次批量转移注册商事件向ICCAN投诉。

于是这次投诉算是比较有效的,收到了来自OnlineNIC Customer Support Manager的 Leon Freeman (虽然我觉得也是中国人) 发来的邮件,而且我注意到上面对于我的投诉,ICCAN标注了 Priority: High ,算是看到了一些希望,于是把在35.com的糟糕体验反映了之后,算是同意进行转出,在核对身份证件的时候,由于证件是中文的,他认为不符合,于是我检查了一下我在35.com的中文信息确认无误之后,要求他验证中文用户信息,而之后我再次收到了 中国频道 的邮件,像往常一样在附件中提供了那个转出申请表(大概是因为OnlineNIC客服无法验证这部分信息),我本以为又绕回去了,于是本打算去和Leon说,但是觉得既然这次还是希望比较大的,我就直接把我的所有抱怨吐槽给了35.com的专项客服,很Lucky的在之后的10分钟不到的时间里面,收到了中国频道的域名转移密码。

于是之后就是像往常一样的转移程序了,不过让我比较意外的是,估计毕竟国际域名还在OnlineNIC下,所以并不像国内注册商一样需要不管他,等待5-7天过期以后自动转移,而是收到了转移确认邮件,并且在输入确认验证以后直接就通过API完成了转移工作。

于是下面算是一些总结吧:

1、并不是不能在国内注册商注册,但是
一定要直接注册,不要通过代理商注册
不要选择到万网、新网这种只注重保有率的,恶意限制转出的注册商
厦门的注册商(如eName、namerich和本案例中的35.com)主要都是为米农服务的,他们本身都有活跃的域名交易平台,所以他们在处理转出问题的时候还是比较和国际接轨的(【其实在这里转移的过程中我查了OnlineNIC的联系信息,其中大部分的联系电话也都是0860592】)

2、不管是在哪个注册商注册(尤其是国外的注册商),国际域名中域名所有人必须填写真实的信息,这对于处理域名纠纷帮助很大(这基本是老生常谈了)

3、和ICCAN邮件投诉的时候并不建议照搬模板,自己把遇到问题用英文说明清楚对于他们认定问题的严重性和对于处理的时效很有帮助,如果ICCAN觉得比较重要,对于解决问题会有很大帮助

傻逼的腾讯——细数(?)腾讯糟糕的公关

企鹅是怎么死的?——笨死的。

腾讯和360的口水战已经战了许久,一直在估量具体的情况,但360一直未明显表现真正意图,所以也不好对整个问题做出什么评价,直到昨晚,腾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360自如的对应,明眼人都应该看出问题所在,一直以来舆论倒向360不无理由,自从他们开战,分析这个问题的人也多了去了,虽然都停留在表面,毫无营养,无法是前言不搭后语的翻旧账。

这是一个360蓄谋已久的战争,老谋深算的周鸿祎做足的准备,而愚蠢的企鹅还沉睡在自己帝国的美梦里。

我们先来看腾讯和360的主要用户群:以年轻的中国网民为主,张扬,冲动,热爱娱乐,还有不少刚接触互联网的计算机用户,没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他们不喜欢自己去思考问题,只喜欢把自己听到的内容夸张化,扩大化。

虽然从技术层面,很多东西都很好解释,不过面对这样一个用户群,介绍这方面的太多也毫无意义,因为他们不懂,不愿意懂,他们更愿意去传播他们喜欢的内容。中国的网民非常喜欢给和自己存有异议的人扣上五毛、马甲、枪手的帽子。所以就换个角度,来看看面对流氓,腾讯这回输在哪里?他是如何笨死的。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腾讯是个娱乐公司,但是我错了,在现在各个公司都在使用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进行公关宣传的时候,当我们刚从蒙牛的公关门缓过神的时候,作为拥有偌大的企鹅帝国的腾讯,互联网公关是如此的愚蠢、无力,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公关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么多年在网名面前形象差的原因。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根本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直到现在都还是由所谓“QQ产品团队”在出面说明问题,都还在由“QQ产品团队致用户的一封信”。

不能不说,QQ产品团队是个很厉害的团队,他们知道用户需求什么,如何取悦用户,知道如何做出一个能承载上亿用户同时在线的客户端软件,但这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技术团队,当遇到隐私门的时候,他们想到的是从技术的角度向用户解释,这是一个如何如何的安全模块,来保护什么帐号安全,但是一般用户,尤其是刚接触电脑、网络不久的用户谁知道什么叫做模块,安全模块又是干什么的。解释的很苍白很无力,就算是事实也无法让用户了解到。听说今天早上的新闻发布会,腾讯的人差点哭了,我们真的可以想象是的,他们昨晚做出的决定确实很艰难,他们开了很多会,可这不能说明他们值得同情,只能说他们非常无能,无能到只会艰难决定,只会哭,最后只会无奈的选择去决定挑战用户。

说到公关,那么到各大网站、论坛发文是少不了的,360对此的应用恰到好处,他们是老手了,不过不说腾讯那些向用户哭诉360是怎么破坏自己的文章,腾讯发出去的枪文给人看的感觉就是哭笑不得,就算说的都是真的,也发的很不是时机,主动的毫无保留的鲁莽的去攻击对手的问题,毫无技巧,只会取得相反的效果,让自己形象更差,别无他用。

面对擅长于打民心牌、行动迅速、公关能力强的360,腾讯可以说在策略上一步一步走进360的圈套。360动到了腾讯的根本利益,腾讯急了,可惜腾讯在整个反击的过程让我感觉是没有计划的、没有预案的,是看到360做出什么,它才匆忙做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