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谁做产品?

Design for users or for you ?

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离不开去考虑这么几个问题,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一个产品,这个产品的意义是什么,它能解决什么问题?于是用户开始被我们挂在嘴边,用户有需求,用户需要这个产品,它能够帮助用户如何如何。

是的,用户固然很重要,产品最终做出来是要给用户用的。但我们过多的自认为自己是站在用户角度考虑,觉得需要这样的产品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不过是在“创造需求”,然后强加到用户头上罢了,那么这个产品的出发点就是有问题的。(当然国内似乎更喜欢这么说:“国外有这个产品,哇,他有那么多人用,那么国人一定也需要这样一个产品,不管怎么说先做了再说”)

这样听起来是从用户角度出发的想法,其实不过是自我意志的表现,那么既然无法摆脱自我,那为什么就不能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呢,我一直相信并且一直践行的是首先我需要这样一个工具(产品),他能给我带来很多便捷,为了不断适应我需求的变化,我不断去改善这个工具,然后身边有同样的需求的人一起开始用这个工具,并且一起去考虑如何完善这个工具,然后是面向更多的用户。当自己真正就是用户,而不是在假想用户的想法的时候,能更好的把握住需求的核心所在,到底是更高级,还是更快捷,到底如何做才能够最顺手。如果一个产品做出来,连自己都不愿意去用,那么又怎么能指望用户去用呢。

为自己做产品不是抛开用户,自己天马行空想做什么做什么,也不是去假想自己作为用户要怎样的产品,真正让自己成为End User,以此为出发点去做产品,为自己去做产品。


这是在周一讲座的时候,吴卓浩老师问起的问题。其实我在给出“也可以是给自己做,做的东西别人也适用”时还是有些小胆怯的,比较担心的原因我也提到过“不论是设计师还是程序员都会有的一种自我满足感”,但很高兴能得到肯定的答复,不论做什么,都不应是刻意为了做而去做,刻意去凭空创造需求;当不能很好的发现和捕捉别人的需求的话,就从发现自己的需求开始吧 TvT

一期完成!说说最近在做的 ~

嗯,最近在忙关于WebQQ的一个应用开发,其实得知这个事情的时候,离初赛交PPT已经不到一周了(还好只是PPT),不过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了战斗,很高兴过了初审 。 接下来就是噩梦的考试周了,于是经过不断的奋战,费了不少劲,总算是把一期的功能基本完成,提交审核了。

喜欢的话 http://dev.qq.com/match.php 给 Schedule Genius (Ctrl + F 搜索 genius) 投上一票哦~

于是现在放出刚出炉的坑爹截图了哦~ 于是还要接着奋战把剩下的功能搞定,任重而道远 》《

Team @ Net

这周参与Anifly给07的师哥师姐办毕业晚会,虽然说传说晚会开始后打打酱油,07他们的high我们不懂,但还是基本上整个晚会都看了下来,还是有些许感触,他们已经小有成就,他们又准备各奔东西,不管怎么说,都需要告别校园,去奋斗自己的事业。

突然想到其实今年对于OS的core来说也蛮特殊了,看着水星做完那坑爹的毕设,看着清风那颇为朴素的简历,看着月叔已经找到工作,下个月就要来帝都。碰巧之前看到Tora的招聘信息推荐给清风,推荐给清风的时候,似乎答复是说在技术上似乎还不行,当然我还真心觉得他还是可以投着试试,我真心觉得,擅长技术的人也许很多,宅的人也许也很多,但真正可以同时兼有的,网络上那些整天自称“技术宅”的还基本都不够格。

所以就突然在想,关注ACG领域,作为一个网络组织的成员的经历,真的去付出实践的意义到底有多大,虽然很多人对此觉得不屑,但我觉得,就像我很早以前组织开会的时候说的一样,我更愿意相信哪怕只是因为他是一个网络组织,他不能创造很大的价值,不能真正成为所谓的“事业”,但真正在组织中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至少对于互联网这个行业来说,至少我会愿意把这些写到我的Resume中,而绝不是因为我没东西可写。最关键的还是是否真正用心去干了,还是只是停留在热情。

很多人说网络是虚拟的,是不可信的,是需要多多提防的,是的,这是事实,骗子和心怀叵测的人还是一如既往那么多。当然我也不知道是ACG圈或是说Geek圈的某些特殊性,还是我更愿意去相信自己的判断,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是很乐于对于一起奋斗的兄弟有足够的信任的,互相帮助的。我也不觉得“见网友”是有多么大不了的事,当然,肯定去特地去见的一定是真朋友而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网友”了。

虽然因为网络,这样的Team会有很多不确定性,注定会受到很多限制,但我依然相信其存在的意义,并且愿意与Member共同成长,这真的是一个很棒的锻炼机会,而且宅着就能干(喂,这是啥)

嘛,只是随便写写

打开BLOG,无意的点了一下文章列表,发现一堆未完成的草稿,很多东西想到写了一些,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就没发出来,于是我也不知道我最近到底在想什么。

今天,是高考结束的日子,也就是说转眼就这样过去了一年,似乎忙忙碌碌做了不少事,但归总起来,似乎又没做多少。

今天看到原先学校的群里面在讨论今年的“百度之星”的比赛,突然发现自己似乎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在接触这些了,已经感觉和他们脱离的相当远了,不知道现在让我再拿起这些还能做多少呢。

感觉有的时候会比高三还要茫然,高三的时候似乎集些卡还能燃起不少热情,现在感觉似乎对于很多东西的爱依旧,可真不知道该如何挑起自己那份冲的干劲。

于是把Nintendo@E3的720P视频下下来看,昨天早上直播实在是太卡什么也没看清嘛。。。虽然说是头一年完整的把这个看下来,虽然说本打算顺带连下听力什么,但发现,确实,对我来说比起不太感冒的WWDC,E3倒才是能提起更多兴趣吧。。。

最近爱上LBX了神马的,小和 & Hunter 萌死了。。。啊啊,为啥P站满眼都是仙道和金(啊喂,这有是在往哪扯啊。。。。。。

也来说说国内免费CDN服务——Webluker

由于之前国际线路抽风比较严重(虽然反映了以后这几天看来好了很多),因此最后决定给Blog加了一个国内的CDN,然后就被ZWT吐槽居然选择用CDN,于是就来说说这个Webluker吧。

其实吧,大概从今年2月底就开始接触Webluker,并且一直在某网站(你懂得)上进行使用,效果很好。

其实对于CDN在很多人眼里概念只是网络加速的,觉得不管静态内容,还是动态内容,但凡用了CDN以后就能利用他遍布的节点提高网站访问速度,而且目前大多数所谓的CDN,基本都是简单的基于缓存服务(Vanish、Squid之类的)+很多节点来实现的。但其实真正对于CDN,并不是怎么简单得一概而论的。CDN全称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而不是“网络加速”,当然,CDN的目的是网络加速。

去看看真正正规的CDN服务商就能注意到,CDN被区分成很多方面,静态内容加速、动态内容加速,音视频内容加速,而这些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当然,音视频内容加速小网站也不好说太多,重点就是来说前两者。首先是最简单的静态内容加速,很简单,就是缓存服务器访问一次源服务器,把静态内容抓取缓存下载,可能预设一定的缓存期,这样,每次用户访问网页的时候就不读源服务器,直接查看缓存的内容即可。而对于动态内容加速,其实一些技术优化方面相对复杂,但一般我们能看到的表现就是每次请求离自己最近的CDN服务器后,服务器向源服务器获取信息,然后再把信息返回给用户。当然,对于一些大型门户或者CDN服务商,他们可能会在过程中做很多优化,比如动态内容只有在更新后才会请求CDN服务器抓取更新之类的,存在一些逆向交互的设定。所以这就是我并不喜欢那些只是部署一堆的Squid服务器,然后以类似反向代理的方式就自称CDN的服务商,当然,更不喜欢说所谓不分青红皂白就用CDN,以为用了就能提速的说法,虽然说反向代理+缓存就可以是最基本的CDN服务了,但实际上这个也许对于静态内容,效果一样能很好,但是对于动态交互比较多的网站,尤其还设计到大量POST数据的网站,实际上用CDN很可能会影响网站的交互效果。所以对于CDN的应用可能是必要的,但不能滥用,做好静态资源隔离后对静态内容进行CDN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那么现在说一下我为啥喜欢Webluker。虽然他也只是一个免费的面向大众的服务,存在很多不足,但是对于我做小网站他是足够的了

Webluker是一个很灵活的CDN,首先他预置了一些很聪明的设定来区别动静态信息,同时,他还接受来自Web服务器提供的缓存设定,而不是一概使用统一的缓存设定,在Web程序和Web Server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设置Cache-Control和Date来灵活的控制缓存策略和缓存时间。而在Webluker的后台菜单CDN设置中还提供了针对目录和扩展名的自定义缓存策略,可以更为灵活的控制缓存设置。

同时,Webluker后台提供了缓存内容刷新的功能,可以在网站静态内容更新后及时通知缓存服务器更新,这是一般缓存服务器标配的功能了,不过如果不是自己架设,很多服务商并不把这个功能开放给用户

当然,作为Webluker发展过程中一直不断改进的CDN性能和流量统计功能,也是一个很棒的辅助工具,他可以用来检测CDN的运行,同时可以了解源是否出现问题,或者是否策略设置错误,导致一些回源流量过多,以减少因为加了CDN,反而产生源流量过大的问题。而这些功能对于很多商业的CDN,都不一定提供,或者开放修改的,当然很多商业化CDN可以和技术沟通定制更为人性的策略,以及缓存更新的通信接口。不过免费CDN能做到这么多已经很可贵了。

目前Webluker只有国内节点,而且节点也并不很多,而且有国内网络的通病,需要验证备案。不过实际使用还是很给力的,Uptime也一直很高,有的时候静态内容被缓存后,就算站源服务器挂了一段时间,网站页面还是能正常访问到的,当然,如果CDN服务器维护升级,或者挂了就杯具了哈。在实际应用中还是相当给力的~嗯,就是这样 TvT

不过还是那句话,CDN不是万精油,不是全站都用了CDN就好,就能提速,只有合理使用才能事半功倍 ^_^

碎碎念之崩溃

日志没更新这么久,虽然不觉得应该找些什么理由,但是还是想吐槽一下最近异常糟糕的网络环境。外网就几乎是完全中断的样子,别说什么VPN访问被X网站,现在是国外网站属于基本都上不去了,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还是其他什么。虽然我清楚是指我这里网络的问题,因为我用远程桌面连其他国内服务器是能访问外网的。虽然很早就看人在聊这事,但我这边一直都是正常的,外加上CERNET有IPv6,很多网站一直都是畅通无阻,但没想到还是赶上这样的杯具了,虽然我也指挥刀最近国内有地方不和谐,但目前这样实在是让人崩溃啊。。。还让不让人上网了啊。。。

好吧,于是目前BLOG开启国内CDN神马的,于是我又可以正常更新啦(其实前面都是借口啊,喂)

一直在想这么久没更新内容,还能写点什么来更新,没想到最后如此杯具竟然是写吐槽。

PS:上周六去站长年会玩得相当HAPPY,看到了大C,小马哥Pony、Tony等等各路大神,然后微博各种上墙,心情各种激动神马的,杯具的是就自己一人去的,没留下纪念照咳,外加准备不太充分,带相机下午就没电了,会议中心附近居然什么店都找不到,orz。。于是随后各种乡下人进城的感觉。。。。

PS:纸箱的OP、ED的CD都都出了哇~ 《僕の貯金箱》实在是美死了~

PS:传说中的年刊《DUELIST 决斗志》的vol.4 出刊了哦,点击这里开始看吧~

点点网神马的

其实这个本来早就该写了,不过各种忙,各种懒于是就给耽搁下来了。

这周二晚上,点点网创始人许朝军来学院做报告,讲移动互联网和点点网,分享自己的一些经历,讲的内容并不算太精彩,虽说也是在意料之中,回顾他过去的经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出身搞开发,一直在从事的都是更为偏向技术的工作,当然,也还是积累了不少运作和资本方面的经验,但演讲中看到的更多的是搞技术的人独有的那般偏执的追求和无止尽的热情。和之前胡泳老师的讲座没法比也太正常了,毕竟胡泳老师和她们联系的是新闻系,而许朝军一开始是去找我们学校计算机系学生会的

在讲座中,他提到所谓成功前与挫折相伴的1万步,而在我问起他“就业”日子里面,所面临的各种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他提到了那次不能回避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及去应对各种网络攻击,以及急剧增长的在线人数时的加班加点,很朴实,没有什么很华丽的故事,但真的,很让人感动。

刚知道点点网的时候,除了主页、注册登录感觉和国外Tumblr一样外,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吸引我去用,而Tumblr是有很多国外特色的产品,国外的微博,140个字符能够表达的内容非常有限,而中文的140字,能够完整的表达5W之外还能再点评几句,于是就在说,而对于博客来说,文字的篇幅,更新需要的时间都是大量的,那么点点网到底想要做的是一个怎么样来区别博客的轻博客,许总最后给出的答案是——基于某个领域圈子的信息集散地,更多的是希望你和与你有相同爱好的人产生联系,建立弱化关系,而不是和你熟悉的朋友建立关系。说到兴趣就让人想到豆瓣,于是似乎这在目前更像是都豆瓣的SNS上不足的 一种补充?

听说点点网还在忙改版,他未来会如何,将会怎样去吸引更多的人,于是只能说拭目以待了。

LBX Hunter 神马的!!!

好吧,期待已经的LBX Hunter 总算拿到了 TvT,第一次自己试着在Amiami上订东西还真是感觉各种悬

包装其实做得相当细致,虽然是BANDAI的坑爹物,但还是按照原著打上了TINY ORBIT的标志 ,MAKER:Tiny Orbit XD

其实呢,作为一个非模型控,和手非常笨的人,拿到介个还真是蛮有压力的呢

看到零件什么的就是各种泪流满面了,于是在笨拙的手的捣腾下,总算是做出了点基本的样子吧。。。。。。

 


其实能做成这样,真的很满足了 TAT ~ My Dear Hunter XD

走进微博时代

上周一財的《头脑风暴》节目的选题是《微博时代》,请了腾讯、新浪和搜狐微博的人参与互动讨论,说说大家对于微博的定位和看法。一个越来越不可忽视的事实便是微博现在确实是越来越热,至少在这段时间来看。我其实并不算微博控,最早使用的微博自然是Twitter,那时候还是高二下吧,那时候Twitter还没被封,那时候基本总是自顾自的抱怨各种窘迫的学习生活,也没去留意怎么用微博和其他人互动,直到有一点,我发现我用手机上不去了,刚开始还以为之移动出了一些问题,后来才发现是被封了,于是那时候的破手机要那啥(你懂的)比较困难,于是就暂时没怎么用了,后来有一段时间开始使用自建API上,那段时间因为发生了很多事情,Twitter上更新的比较快,于是基本每天都在刷,于是使用微博的喜欢渐渐的从自顾自的发信息转到了开始去关注别人,获取更多最快最及时的信息。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高中毕业以后使用Twitter的次数越来越少,虽然自己的API一直都架在那但也一直没怎么去用,大概是因为对一些东西不再那么敏感了吧。国内最初饭否兴起来的时候很多朋友在用,不过我似乎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提不起兴趣,于是自然也谈不上饭否被封之后能有多少的怀念。门户第一个做微博的是新浪,而新浪保持了自己做新闻的优势,做博客的传统,主推他的名人策略,于是又看到身边不少人转而去用新浪的微博,但我总觉得那时候会多少有点不屑吧,我并不是那种对名人会有各种八卦精神的人,我还是喜欢那属于自己的圈子、属于自己的生活,当@ecvip在Twitter上邀请人参与网易微博的内测的时候倒是去报了名用了一段时间,但还是并不是很有感觉吧,后来也不用了。再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上个月我一直以腾讯微博为主战场,也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好,或者我可以关注多少人,或者有多少人喜欢用腾讯关注我,只是我几个Work Friends基本都在用腾讯,而且内置QQ客户端,不用开网页确实很方便,而腾讯官方的Android版也做得相当不错(至少和我这段时间试用新浪的Android版本对比来看)。当然,我确实挺佩服为了用其他微博,还专门特地开一个浏览器页面挂着digu,挂着新浪的人。

这段时间在参与新浪的校园微博的项目,从知道这个项目之后就一直挺喜欢的,倒不是因为有新浪这个名头挂在那边,而是他的定位和主要想做的事情是我比较看好的,也是我觉得很有必要,我乐于而且甘心去付出尝试把他做好的,于是这段时间反倒被哥姐各种吐槽,orz。

因为开始接触这个项目,所以就需要先对其核心的主站的微博有更多的了解,更让我惊奇的事情,我认识的里面,微博使用比校内还要普及,还要活跃(当然,也许只是因为我的校内毕竟冷清吧),并且能够更加有效的交流,而不是仅仅因为有名人,所以都围在这个地方围观而已。

不管怎么说,现在确实已经走进微博时代,要真不用,那就真是out了 =  =

HTML5在路上

好吧,太久没更新了,基本上都杂草丛生了。

好久没有像今天这么兴奋了。今天 html5 研究小组 的  秀野堂主 来学院报告厅做了一个推广HTML5的讲座,讲得很精彩,听得人有点热血沸腾,是的HTML5很美好,但真的还存在很多问题。

因为对于说HTML5好的太多了,确实HTML5有很多特性能解决我之前在一些开发选型上遇到的很多问题,而Web Application必然是大势所趋(目前Google在推,微软在推,360也在推(噗)),于是就不想去总结好处了,谈谈今天乘着提问时间提了(吐槽的)不少问题,其实质量不高,笑点居多,于是就share一下~(其实我只是不想再去吐槽目前因为标准没发布存在各种兼容性问题):

1、微软在推动IE6的灭亡,还建立了一个网站做倒计时,这是好事,但那个表里面更突兀的是国内的IE6占用率依然看了很不舒服,不管在IE6灭亡的速度,还是对于标准支持的动力上,国内显然远远的落后于欧美,目前欧美已经有很多关于HTML5开发的订单了,那么短期HTML5少不了主要还是面向国外的客户,国外的订单,而国内技术社区对于HTML5研究上确实还算是比较领先的,那是不是更多的时候,国内从事技术研究的人还都是在为国外客户服务,在目前国内软件行业,已经有宁可出一个全英文软件,全英文官网在国外销售,或者制作全英文App的趋势了,这对于国内来说,是否算是一种损失呢。

2、目前国内技术圈确实比起原来好很多了,有了更多交流,开放的氛围,更多的聚会交流活动,这确实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但目前搞技术的人总有那么一份偏执,对于新技术的一些执着,和研究,对于新技术在技术圈的推广布道,搞技术我们觉得我们很Open,紧跟时代步伐,这在国内用户来说,有不少依旧觉得这是技术圈的人在毫不考虑用户的自High,那么在对于像HTML5这样新技术推广的时候,除了推动从业者加入,除了“不支持”、“强迫”用户之外,是否有一种更好的方式像用户推广,让用户去体验到这些新技术带来的好处。

3、看好HTML5其实很多时候倒真不是看好新的标签和本地验证的一些特型,更多的是HTML5的API为Web Application提供更大的可能性,而之前没开放一些权限的原因就是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对于本地数据存取上,说HTML应用比EXE安全的前提是当时并不存在那么多在本地的存取和socket网络通信,那么在HTML5要开放这些API的时候,安全性也必然是一个不能别忽视的问题。
(当然,其实这只是我对于今天讲座说HTML5更安全的吐槽罢了,因为这似乎是浏览器开发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不是HTML5开发者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