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我~!我最近真的很疲惫,orz

因为个人实在没有运动神经,所以体力劳动还是算了吧,于是乎最近陷入无限的脑力劳动直至崩溃的转态,加上一直都是抱着做事要做得尽可能好的心态,于是乎,近乎疯狂了。

其实对iPixiv一直很不满意,之前的几次更新基本都在修正问题已经对应改版的必要更新,几个重大的问题一直都没法更新,而且这些问题在逻辑上都是相当麻烦的,以至于更新就需要重新整,加上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思路,于是每次准备开动写了一些就有停了下来,毫无思路,于是更新就一直拖着了,于是以至于cx同学让我改的一个功能和设定一直也懒得去弄(自重),我果然是个笨蛋吗。

昨天开始心血来潮开始重新弄i-Comic,把原先的数据存档的机制改为即时读取并缓存的模式,努力到昨晚把部分列表页面和档案页面完成了,很是兴奋,虽然已经被正则表达式什么的快弄疯了,今天才发现万里长征才刚刚起步,外加上希望在细节上做得更好,却一直没想到好的解决办法十分苦恼。

最近似乎由陷入了要做的事非常多,想做的事情还很多,各种安排与活动也非常多,于是相当混乱的阶段,似乎有需要暂时停下工作,缓缓神的必要。

快到半期了,如同赶死一般的高数课,总算缓了下来,于是开始课堂的练习,似乎快要半期测试了,不过也还没有通知,下周就第八周了,第九周开始课表就开始有比较大的变化,还要迎来传说中的《互动艺术创新思维》了。

今天广播台网络部开会。讨论改版的问题,于是几个美工拿出设计的PSD,我们技术组才那边打酱油(喂),几个PSD方案中给我感觉最棒的是我们班刘祎朝同学做的,果然班上牛人多啊和他们比起来我果然很逊。嗯,还要努力。。。

于是明天动画节就开始了,嗯。。。。就算去凑人数,还是先去过节吧,其他都PASS。。嗯。。PASS。。。

漫画家在鼓励盗版后书籍销量猛增

Steve Lieber,漫画小说《Underground》的作者,发现4chan网站上有人扫描了整部漫画书并贴到了网站上。他没有抱怨,也没有要求4chan将内容删除,而是加入了讨论,与漫画书的粉丝了进行了友好交流。第二天他发现漫画书的销量猛增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远远高于Boing Boing评论后销量增长的幅度。

虽然这个方法并不适合任何的作品,也不适合在任何国家通行(至少我们现在生活在的是一个神奇的国度),这也不是第一个盗版促进销量的案例,并不是说我们要鼓励盗版,说盗版有多么多么好,但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传统行业不应该把自己销量下降都归咎于盗版归咎于互联网,而应该好好反思自己内容的质量了,好的内容,知道的人越多,认可的人越多,销量还怕上不去吗。

Oct.22th Daily


老罗@广院

匆匆忙忙一周又过去了,又到了周末了,虽然一周的循环反复依旧觉得是那么平淡无常,但各个工作已经开始了超展开。

这周有很多场不错的讲座,蔡康永、方琼、还有今天晚上的罗永浩。虽然说蔡康永算是这周重量级炸弹,以至于两天的发票,依旧是一票难求,发票现场拥挤不堪,最后还有骚动,以至于在网络电视台完成了对蔡康永的专访之后,还要加班加点的赶制片子,于是我们英勇的博达同志周四一晚上没睡觉和他们组的同伴在麦当劳加班,今天早上6点才回到宿舍,当然,好在今晚之前他们片子已经完成并且上传了。不过在我的心中,似乎老罗的讲座的分量更重一些,这周我去现场听的就只有这一场,不过,真的毫不后悔,非常的Perfect。

周一晚上网推技术组的哥请客吃饭,加上忠阳课的魔术表演(其实这是在预料之内嘛),后来在聊天的时候随雨哥提到NOIP,非常惊讶也十分感动,在大学还能碰见OIer,这不经又让人回想那么多年的OI生活,不论美好还是心酸的往事都成为了过去,觉得ACM什么的更是离我非常的遥远,以至于Z.W.T和我提起他明年要去校ACM队的时候我惊愕了,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恰逢今日又无意点进看某牛的BLOG,NoiP,自招,高考再一次映入眼帘的时刻,总觉得人会克制不住的陷入某种思考,六年的OI之路,和老师,伙伴一路走来,哪怕最后没有多少结果,可真是毫不后悔,机房一直生活、奋斗日日夜夜的老师、伙伴就如同亲人一般,虽然没有留下什么照片,但这段记忆依旧会牢牢铭记在心,不可磨灭。OI的挫败,加上高三的不争气,最后虽没像Z.W.T那样走向曾经目标的道路,但来到CUC Anima这个更为充满梦想的地方,这也许就是缘分吧,常听人说“没有一个人不是带着遗憾进入大学的”,但来到这里,给我的更多是感动,欣慰,很棒的学校,很酷的学院,很好的哥姐,很团结、上进的同学们,这还有什么理由可以遗憾呢,也许我是幸运的吧,也或许多年下来积累的太多不幸都在这一时刻爆发了吧。

我不是很擅长表达,善于和人交流的人,我一直在追求所谓理性,但难免还会有些多愁善感,于是好好的流水帐倒成了有些婆婆妈妈的宣泄录

在过去和现在的交错中,直面自己,抛去包袱,用阳光的心去迎接未来!

[转]中国的Web2.0为什么不成功

这是一篇07年的文章,今天找资料的时候碰巧看到,不少内容可能已经过时,不过不少问题至今依然存在,还是挺有意思的

一、谁需要WEB2.0?

这个命题看上去很清晰,因为中国有3亿网民,而WEB2.0抗的又是以个人为中心,那么好像3亿人都将从WEB2.0中受益了。但是我们再深入来看就会发现,3亿网民中每天的互联网需求中并没有多大比例是2.0的需求。即使是那些经常泡2.0网站的网民,他们中写博客、装点小屋、用户TWITTER的需求依然不如他们看新浪新闻、用百度搜歌、去淘宝淘宝贝的时间多。因此,我们会发现,国内和国外在用户需求特性上的一个巨大差异。在国外,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一个主流需求,这跟国外的文化和消费环境有关。在中国,占互联网大多数的人群是一群低龄年轻人,他们最核心的需求依然是信息需求和社交需求,而社交需求层面也很浅,对于充分个性展示的需求并不十分旺盛。因此,当中国网民还普遍在严重的生活压力下的情况下,共性化需求依然远远大于个性化需求。这就使得,中国的WEB2.0第一只能吸引少量个性化需求的用户,并且这些用户往往难以保持长久的对WEB2.0的依赖。中国人,目前更希望能够在大众媒体上得以曝光,WEB2.0貌似给每个个体提供了这样的得到大众认可的机会,但是事实上,WEB2.0在媒体上的优势依然不如1.0,更多人是在非常1.0的天涯上出名的,写了博客还要转到更加1.0的新浪博客上。MYSPACE上的用户只需要找到朋友,结识朋友,维护友谊,就够了,但是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更愿意一起聊聊某某明星,聊聊超女快男,只有当有一天现在一大批已经很少看电视的互联网网民也已经很少看新浪新闻去喜欢的专业网站浏览信息的时候,那个时候真正的中国的WEB2.0的需求环境才能够有所好转。

很多WEB2.0从业者总是在谈WEB2.0需要养,需要时间,实际上背后就是这个需求培养的过程。

二、WEB2.0需要谁?

WEB2.0号称以用户为中心,那么它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呢,这些价值又是由谁产生的呢?“给你一个舞台,你跳吧,跳得好跳得坏都会很爽的。”,可是用户需要的是舞台吗?一个博客舞台我能够跳出什么舞姿来呢?更重要的是谁是我的观众呢?没有了观众,我跳给谁看啊?我自己?如果仅仅是为了跳给我自己看,我干吗不在家对着镜子跳,干嘛那么费劲要上网来条啊?没错,WEB2.0需要用户来跳舞,它营造出一篇繁荣景象,让你感觉只要你跳了台下就掌声雷动,可是很快你就会发现这里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舞台,连观众也稀稀拉拉。于是,你不仅大呼上当,门房那个1.0的老头让我在小区黑板报上张贴个公告得到的观众都比这个自己的舞台有效得多。
现在大多数WEB2.0的做法基本上都是向用户推销一个舞台,各类功能都是给你自己跳舞的道具,服装、灯光、镜头,而2.0网站则是个偷拍者,把每个舞者的舞姿偷拍下来,然后再秀给过路人——走一走,瞧一瞧咯,看看我们的舞台有多好啊,里面的帅哥美女跳得多爽啊,快来吧,免费送你一个舞台。另一方面,再去找哪些卖瓜子卖冷饮的小摊小贩——走一走,瞧一瞧咯,我们这里每天都有上百场演出,观众海了去了,你在这里摆个摊儿,包你卖得盆满钵满的。可是小贩来了之后发现几百场演出也就一两个还有些人看,那里赚的点儿还不够跑场子的路费呢。

WEB2.0需要用户,需要用户创造华丽的舞步,然后再拿去贩卖,可是光凭一个小舞台压根无法吸引用户跳舞,UGC的驱动不足是所有WEB2.0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显然,光摆个舞台是远远不够的。但是现在的2.0从业者几乎也想不出什么法子来给用户创造这种动力。

三、第五个馒头能吃饱吗?

一个笑话说,甲问乙,你吃几个馒头能饱?乙说,五个。甲说,好,给你,我这是第五个馒头,吃了你就饱。现在的WEB2.0大多数都是在向用户卖第五个馒头。

由于中国的WEB2.0提供的核心价值是一个用户可以自己秀的舞台,而哪些人最愿意秀呢?无非是那些最渴望得到别人认可的低龄互联网群体,当然,会有人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和社会认同的需要,但是真正愿意为之付出长期成本的人要么是可以靠秀吃饭,要么是除了秀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干的人。总体上,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目前中国WEB2.0的网站中整体UGC质量偏低。无论是博客还是视频网站,从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去YOUTUBE上找新奇视频看已经可以看出中国的WEB2.0用户UGC的总体质量偏低。这本也正常,毕竟基于用户原创的UGC毕竟会对传统的1.0传媒内容是一个补充,但是,问题在于UGC本就是用户自发产生的,产生群体的内容质量原本就低了,而WEB2.0网站却还只提供第五个馒头,而不去用心从这些低质量UGC中去进行筛选提炼精华。这就使得单从内容层面上,WEB2.0就已经远远被1.0甩在了后面了。

四、结语——WEB2.0要靠养但不能靠等

2.0的确需要时间,但是这个时间不是等用户自己成熟,等低龄UGC创造者长大变成熟然后可以创造更高品质UGC。可是现在看看有几个WEB2.0真正地从用户驱动,从内容整合,从价值包装上去用心作了呢?2.0是要靠时间来养,但是这个时间不仅仅是用户的时间,这个时间更是很多网站自身要去作改善的。

作者:王小玮(思践)

忙忙碌碌、忙忙碌碌

真没想好这种流水帐应该弄张什么图,
就来个看上去上口语课的图吧。。

刚开学的日子,觉得买的书没看,用电脑很浪费人生,于是去看书还算是看下来一本

现在的日子,突然间有了各种事情,虽然还是会抽空看书,但是觉得不把电脑开起来完成作业是很对不起人生的,打开电脑想不出作业该怎么做那就更郁闷了TAT

本来还算平淡的生活,这周突然间变得更为忙碌,传说中第五周开始要上的军理,突然学院给所有新生安排的传说中日本教授的讲座,总算不翘课的外教来给我们上西媒了。。。。高数依旧费神,各种思修论文继续折磨着人。。。。。。。。。

Oct.11 碎碎念

今天去备份服务器数据,才注意到今天的日期非常的有趣101010,本来有很多想吐槽的地方,但想想还是算了。

国庆刚刚过,才上两天课就又迎来一个难得的休息日(难得?),今天早上广播台网络部第一次开会,见到了久仰已久的陈蒙迪师哥,这似乎是稍微平稳得过了一个月后少有的兴奋。

今天收到监控包发来的邮件,说取消普通版,普通版用户剩下的日子升级到标准版,过期后选择继续使用标准版或者改用免费版,而标准版的定价高达49元/月,经过询问后才知道他们改版运营策略,专注于做企业用户,希望个人用户只用免费版,确实有点让人心寒。《程序员》10月号的Comments栏目的内容是《聪明的中国“码农”》,谈论到非常实在,但由不得不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国内不是没有以做共享软件为生的人,但是他们做的软件、官网、帮助、文档统统都是英文版,并且不提供中文版,金山做软件这么多年,实现盈利靠的是游戏,而软件,国内基本只是靠政府采购,但是同样软件在日本销售大幅盈利。国内的用户相当挑剔,却没有愿意为软件付费的习惯,这种东西在太多地方探讨过了,不过我相信不少人正在从自身做起,试图使得这个问题看上去不至于糟糕透顶,至少我在能力范围内会愿意去支持我觉得应该支持的。不过我想也许只是我的自作多情吧,也许唯有向企业收费,向个人免费才是国情下的最终归宿,从业者都为把目标转向国外,国内个人不该得到好的服务,也不配得到好的服务,因为他们只懂得一味索取,而不懂得珍惜自己所得到的。

昨晚快进着看完了Conan M14(似乎没人和我一起看的时候我都会快进【自重啊喂】),不过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也许对这些的感觉也早已接近麻木吧。停播了数周的Digimon Xros Wars这周终于又能看到了,不知为啥,还能让人有所兴奋。

近来状态一直没有预想的好,也许大学生活确实需要适应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相当长,不过最近还算是完成了一些东西,读完了一本书,也不能说毫无收获,不过这些似乎成了这放空的日子里少有的安慰了。

读《企鹅凶猛》小感

马化腾很温柔,他给企鹅围上一条温情的围巾。企鹅很凶猛,攻城掠地,所向披靡!

一直以来对腾讯并无太大恶感,也许是不玩腾讯的游戏,不了解其中的纠葛,不过在国内的互联网环境下,服务商和客户的纠纷在所难免,你服务的用户越多,疏漏也就越多,面临的指责也是必然越多,然而腾讯就是这样一个服务商,因为他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也倒是毫不奇怪。CB上有这么一段评论“看吧,不少人是一边骂着腾讯,一边向腾讯投递简历”,腾讯犹如一个庞大的帝国,但真正的奇迹则是大而不乱。

到北京认真读完的第一本书是这本由《南方人物周刊》记者薛芳所写的《企鹅凶猛》。之所以读这本书,一开始是别人推荐,当然,看完确实觉得,这书还是很棒的,给人的感触还是比较深。
不过也许说道腾讯,就不得不和其他互联网公司扯到关系,于是这本书与其说这本书是腾讯的成长历程和TencentMind(腾讯智慧),倒不如说是以腾讯为主线,描绘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步伐。于是乎,国内的互联网,一切的一切,看似又都不得不从从瀛海威说起的。在我们网络传播概论课上老师讲起中国网络发展史时更是觉得倍感亲切。
书的内容很实在,腾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面临的机遇,发起的冲击与面临的挑战。腾讯在互联网的成功并非偶然,一切都始于马化腾最初作为工程师时对于其他程序的缺陷的感觉,因为马太效应,以一定基数IM用户而转化为腾讯其他产品的用户似乎成了一种战略,但更重要的是腾讯对于用户需求的把握,用户体验的把握,用户基数并不是一个万能的工具,他能载舟,亦能覆舟,好的工具会因为用户基数大而传递给更多的人,更多的人感受到工具的便利,而糟糕的体验也会因为用户基数大而使得糟糕的影响力无限放大。

  QQ所形成的这种聚集效应,就像两个繁华程度不一样的城市,人们都愿意去繁荣的城市,结果繁荣的城市就更加繁荣,而贫瘠的城市就更加贫瘠,引发了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名称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历史不可能重新来过,互联网的发展从一年一个样,演变为半年一个样,一个月一个样,但还是有不少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

国庆小记@帝都

感觉自己越来越懒,以至于连更新日志的动力也没有,加上最近看的新闻并不多,大多也感触不深,于是也就没啥好写的说了。
DXW停播一个月,I11停播一周,于是突然觉得日子变得略有空虚,想回顾一下Digimon Savers,却又发现,貌似硬盘上保存的档案并不完整。
之前在CASO群里面聊天的时候,提到在Anima学院的事,RR非常兴奋,因为她在国外上学,专业是Animator,居然认识的人里面也有在读Anima的,虽然比较遗憾,咱其实不是动画专业的 >< ,今天闲来多聊几句,倒也是很关心天朝的ANIMA教育到底是啥个情况,再问问这里是本科还是专科,聊了半天,最后谈到Aniwow才发现,她在Sheridan Animation上学,嗯,我们学院和Sheridan一直都有合作的。嗯,真是巧吗- –


班聚午饭后,北京志愿者CLC和权贵大人WK
其实我也不知道为啥我要选这图

虽说国庆放假,但还是感觉人很浮躁,安静不下来,虽然能抽出空档的时间,都还在看书,再巩固下高数,但是知道今天才把高数的作业囧差不多了,不过这也是除了思修以外,量最大的笔头作业了。不过目前看来更费脑的还是专业课的作业——“根据对OSI模型的理解,策划一个游戏”,虽说题目倒是很有意思,不过直到我开始写BLOG前,才算是把PPT的初稿完成了。
3号中午班聚,比较难得的是在北京的6位都来齐了(之前两次总有人没来),HYH还特地从天津赶过来(其实路程也没多远嘛),当然,主要活动就是吃饭,然后参观北师大(喂)!不过这也是国庆以来为数不多的出门活动了。。比较零碎的照片都传人人了,合影是GJ拍的,于是我没有TAT

[Weekly Note] Sept.21

回到学校正式开始了在大学的生活,目前也算过去了一周多了,第一周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办各种手续,课不多,但是各种繁琐的事情还是相当多的,学校的开学典礼,学院的开学典礼,班会,体检,相片采集,在学院门口全班穿着院服合影,然后还有学院的讲座报告(原本安排的是标题听起来有些Boring的《努力塑造现代大学生活》,后来临时改了一个讲全球动画、新媒体、游戏发展以及学院国际交流的,那是相当的fan啊),然后一开始略有头疼的选课,第一周就开始的英语和体育课。于是再怎么想偷懒还是继续坚持写流水帐吧 TvT
不过转眼间,中秋就到了,还没感受多少大学的课程,又要被接连的两个假期打得很乱,要说适应,北京的生活还没有感觉太大的不适,大概也许之前的天气还不是太糟糕,还没到寒冷至极的程度,加上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学校以及偶尔去一些地铁沿线的地方,没走太远,希望接下来即将到来的冬天不会太难受。要说学习吧,还没找到大学学习的感觉吧,感觉整个人也有些所谓放空状态,虽然很极力想做更多事情,但是常常又力不从心。

明天就中秋了,今天算是赶在中秋前体验了算是重量级的两门课程,高数和网络多媒体基础,然后第一次体验了学院自己的机房(只是下午课程在其中一间上罢了,学院机房太多了,orz)。总体来说,虽然有些小郁闷,但还是觉得比较给力的,虽然适应大学生活还需要好一段时间,不过还是希望之后能够顺利了。

中秋过后就要迎来传说中的 西媒 (外教课),不知道教啥,是啥感觉,当然,目前最为期待和向往的还是10.28号开始的动画节(Aniwow)了。

前几天的TGS,L5相当给力啊,放了WII版《Inazuma Eleven:strikers》的消息相当惊人,《二之国》还是一如既往那么让人期待。
《纸盒战机》的PV也相当美,虽然是PSP游戏,但是貌似也要动画化?那么也就先支持一下吧~
<- 等等,这个是啥?